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。疫情虽然已经持续三个多月,但疫情发展势头如排山倒海般凶猛,毫无消退迹象,海外疫情更是愈演愈烈。截至发稿日,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将近160万例,并且还在以近10万例/天的速度新增确诊病例,疫情几乎已达失控状态。

由于新冠肺炎具有较长潜伏期及高传染性,对及时诊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,因此,现场快速检测价值凸显。POCT,体外诊断领域的一种现场、及时、快速检测方法,在此次疫情中可以说是“出了一把风头”。

美国当地时间3月30日,特朗普在白宫召开记者会时,晒出雅培出品的新冠肺炎快速检测“神器”,特朗普称其最快5分钟可得到检测结果且结果精确;FDA局长斯蒂芬·哈恩介绍说,通常这种设备需要12个月才能上市,但在FDA和特朗普政府的支持下,仅几周就获得了批准。哈恩还表示,该装置将很快在全美范围内投入使用。

图片来源:参考消息视频截图

没错,这就是POCT!

那么,POCT究竟是什么样的赛道?市场规模如何?行业内的“玩家”又有哪些?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POCT赛道。

POCT,体外诊断皇冠上的明珠

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,医疗器械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:一个方向是向着“技术尖端、自动操作、模块集成”的高端方向发展;另一种是向着“小型便捷化、精准化、及时化”的便捷方向发展,而POCT正是第二种发展方向的产物。

POCT(Point of Care Testing,称为即时诊断或者床边检测)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,是体外诊断行业的一个新兴细分行业。

图表1 POCT设备

资料来源:万孚生物官网,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

国外POCT发展较早,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,第二次科技革命就推动了POCT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。而我国起步较晚,2000年才开始POCT的学术推广。不过我国POCT领域发展迅速,技术不断成熟,从以定性为主逐步渗透至定量领域,也培育出数家A股上市公司。

图表2 我国POCT行业发展历程

资料来源:《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蓝皮书2015年》,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

传统体外诊断方法虽然历经不断发展和创新,在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上有了质的飞跃,但依然难以有效克服在短时间内获得可靠结果、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等缺陷,而这些正是现代诸多医学场景下检测急需改善的方面,因此,POCT应运而生。作为体外诊断飞速发展过程中的产物,POCT在诸多方面区别于传统实验室检测。

图表3 POCT与传统实验室检测区别

资料来源: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

由此可见,POCT最大的特点是“小、快、非专业操作”,理论上各种血液中的标志物都可被检测,但比较常见的有血糖、血气、血凝、传染病(病毒和细菌)、肝功能、肾功能、孕检、尿检、心脏标记物、肿瘤标记物等。在过去的5-10年内,又出现了一些适合POCT应用场景的新的检验项目,比如NT-proBNP、CRP、PCT、糖化血红蛋白等爆款产品,但是由于相同的检验标志物市场会被不同的方法学分流,单品类POCT产品天花板较低,依靠单品的企业很难具有持久竞争力,因此POCT领域龙头企业都是呈现多检测类别产品阵列。

POCT细分领域快速成长,受政策支持前景可期

截至2018年,全球POCT市场规模已达160亿美元左右,增长率不超过10%。相比之下,虽然我国POCT起步较晚,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加的健康理念,我国POCT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。截至2018年,我国POCT市场规模已达89亿元,占体外诊断产业的比重为11%,并且2017年开始加速增长,2018年的增长率已超过30%。

图表4 我国POCT市场规模及增速

资料来源:东方基因招股书,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

POCT产品结构中,除血糖类外,感染类(22亿)和心脏标志物类(20亿)占比较大,合计占比超过50%。这是由于受益于政策端2017-2018年国家围绕急危重症开展的五大中心(胸痛、卒中、创伤、危重孕产妇、危重儿童及新生儿)建设,心脑血管、感染类等领域快速放量。以胸痛中心为例,2018年底共计783家,病例数经过两年273.6%、94.9%快速增长至85.5万人。

图表5 国内POCT产品细分占比

资料来源:东方基因招股书,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

展望未来,POCT行业受政策支持,未来发展前景可期。2018年1月,原国家卫计委发布《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的通知》,明确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,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、卒中中心、创伤中心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、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。中心的共同点是对于危急状态的应急,检验、影像等诊断类项目都是必配产品。血液检验结果需要最大程度上缩短样本周转时间(TAT),来达到预防和救治的效果。2017年胸痛中心开始建立,此后其他中心也陆续开建,预计将在2022年左右全部完成布局。因此,POCT产品的增速会受益于国家力推的5大医疗中心的建设,未来POCT产品放量可期。

POCT方兴未艾,高景气度将持续

目前,国内POCT竞争格局内外参半。以罗氏、Alere(被雅培收购)、梅里埃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占据我国POCT市场的50%以上;而近些年随着我国POCT领域企业的逐步孵化发展,也诞生了一批POCT企业,公司总数已超过200家。其中,部分企业已初具规模、形成强者恒强的态势,例如万孚生物、基蛋生物、明德生物、瑞莱生物、东方基因、奥泰生物等。

图表6 国内POCT技术平台及代表公司

资料来源:NMPA医疗器械统计,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

2017年开始,POCT领域龙头万孚生物上市,标志着POCT的发展踏上了新里程。此后,陆续有POCT公司成功上市。从典型上市公司近几年的收入及增速情况来看,证实了POCT行业的高速发展,几家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速基本保持在30%级以上的水平。同时,POCT领域也存在行业分化现象。

图表7 典型POCT上市公司近五年营收及增速情况

资料来源:同花顺,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

整体来看,POCT行业方兴未艾。一方面,随着五大中心持续建设、基层市场继续扩容,给POCT行业带来确定性的增量;另一方面,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凸显POCT检测的价值,对POCT来说,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市场教育机会,也让政策端更加认识到POCT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。总之,POCT行业将迎来持续的高景气度态势。